在生活、特别是工作当中,我们每个人都会碰到需要向他人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想法的情况。可现实中,我们说话做事经常出现逻辑混乱、想到哪说到哪,不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的把一件事情说清楚,这往往会限制、阻碍我们的发展。面对这些问题,如何才能突出重点、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呢?学会“金字塔原理”就够了!
下面我就以巴巴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一书,和大家具体的讲一讲金字塔原理(结构化思维)。
金字塔通常可以分为“塔尖、塔身、塔基”三个部分。金字塔原理,就是根据金字塔的结构,把金字塔分成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纵向结构就是从塔尖到塔身,再到塔基,横向结构就是塔身和塔身、塔基和塔基之间的逻辑结构。
运用金字塔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在写作、思考、表达、解决问题的时候,要像金字塔结构一样,整体上把握纵向结构,突出重点;具体内容上把握横向结构,突出层次性和逻辑性。也就是:从金字塔顶端的一个核心观点开始,自上而下的表达;然后从左往右,沿着各个分支,把你的内容一层一层呈现给别人。这样不仅能让你的思路清晰,同时能让别人更好的理解你的内容。
我们先来说一下金字塔的纵向结构策略。
纵向结构策略,简单来说就是要:先说结论,然后以上统下。
比如在给领导汇报工作、或写文案、文章时,应该把你想表达的观点、结论先说出来,同时上一层的内容必须是对下一层内容的总结概括。而不是先说一大堆事实,然后等着听众或读者来猜你要说什么。工作生活中的多数时候,大家既没那个时间,也没那个精力,所以要先说结论并以上统下。
我我之前分享过的“PREP模式”就是一种符合金字塔纵向结构的策略:
先表明你的观点、结论或主张P;然后再说出支持你结论的“依据”R;接着再用具体的案例,或者实际的资料、数据来提高你结论或观点的说服力E;最后再重申一下结论P,确保自己想传达的信息,已确实传递。
比如你希望老板给你加薪,首先,你要提出你要加薪的想法(塔尖/P),然后列举说出你为什么想加薪,也就是理由(塔身/R),最后用事实和数据支撑你加薪的理由(塔基/E)。
到这里,还没完,因为先说结论也是要讲究技巧的。你不能一来就没头没脑地就说一个结论,这样会很突兀,所以还要学会用序言来打磨塔尖。就像书籍有序言一样,作报告、写文章、阐述观点时也需要一个序言。也就是做一下包装、找一个由头、用一些引导的句子,这样才能引起对方的兴趣,让对方能够听进去或看进去。
要做好序言,要搞清楚四个关键:背景、冲突、疑问和回答。
背景指的是跟你主题有关,不需要深入论述,别人也不会产生异议的内容。比如我开篇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简单的背景。
冲突指的是背景信息里面存在的矛盾,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点。比如我开篇的第二句话。
疑问说的是用较为清楚的语言把矛盾揭露出来。比如我开篇的第三句话。
回答指的是答案/结论,就是回答上面的问题,同时引出你的中心思想。比如我开篇的第四句话。
这个“背景、冲突、疑问、答案”序言四段论不是完全固化的,它可以根据具体的语境、对象、需要,打乱次序、自由调换。比如:开门见山的方式,先说答案,然后说背景,再说冲突和疑问;或者突出忧虑的方式,先说冲突,再说背景,再说答案;或者先给出一个问题,然后说背景,冲突,最后给出答案。
说完了纵向结构策略,我们再来看金字塔的横向结构策略。 横向结构策略就是表达过程中的“横向逻辑、并列逻辑”。
首先要做的是,对你要表达的内容进行归类分组,并保证每一组的内容属于同一个范畴,同时给每个范畴起个名字。这个很好理解,比如你整理文件的时候,会把类似的一些内容整理到一个文件夹中,然后再给这个文件夹贴个标签,命个名。把具体的、杂乱的一些内容,进行归纳分组后,既方便我们自身理解和表达,也能让他人更好的理解和接受。
其次要遵循“逻辑递进”的原则,对每组的具体内容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分解、拆分、排列。逻辑顺序的具体分类比较多,常见的有三种:一是时间顺序(比如过去、现在、未来,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等);二是结构顺序(比如从整体到部分的分解);三是程度顺序(比如上期讲到过的“时间四象限法”中处理事情的顺序:先紧急且重要,接着重要但不紧急,再到紧急但不重要,最后不紧急不重要)。
需要注意的是,在做归类分组和排列顺序的时候,要符合MECE法则。MECE法则的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相互独立说的是拆分的子问题要没有交叉(比如把人分为男人和已婚的人,就有了重叠交叉),完全穷尽说的是拆分的子问题要尽可能周密和面面俱到,不能有遗漏。
最后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金字塔纵向结构策略的“结论先行和以上统下”让我们突出重点、层次分明;金字塔横向结构策略的“归类分组和顺序排列”,让我们的内容既有广度、也有深度。如此,我们就可以做到逻辑清晰的思考、写作和表达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内容更容易被别人看懂、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