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华为发展历程

·303 words·2 mins
WFUing
Author
WFUing
A graduate who loves coding.
Table of Contents

童年
#

1944年的10月25日,在新中国还没有成立的动荡年代,一个叫做任正非的孩子降生在了一个穷苦的贵州山区家庭。任正非的父亲叫做任木生。任木生年轻时因为家道中落,所以选择去了国民党412军工厂担任一位会计员,私下经常参与爱国抗日运动。但因同意共产党观点,遭国民党特务追捕,为逃避追捕,任木生逃往贵州山区。

当时的贵州还非常贫穷,在这个环境恶劣的穷乡僻壤,任木生找了份工作,也就是当地的山区教师。也正是因为这个身份,他结识了任正非的母亲陈远昭,两人相恋结婚后共育了7个孩子。在那个年代,靠着两人微薄的教师工资养育9口之家非常困难,夫妻俩只能日夜辛勤工作,勉强维持生计。

任正非自己的回忆中,最多的是母亲没日没夜的辛勤劳作。任正非的母亲陈远昭是标准的中国女性,勤劳耐劳,慈爱坚韧。他记得母亲怀孕时如何辛苦地采摘野菜,然后勉强填饱家人的肚子。在这种艰苦环境下长大的任正非心中有两个梦想,努力读书以带领家人脱离贫困,以及吃上一个纯白的白面馒头。他的童年,与他相伴的只有饥饿。

高考&大学
#

在任正非高考之前,在家复习功课的时候,他曾经因为实在饿得受不了,用米糠和野菜捏了个烙饼吃。正巧被他父亲发现了。父亲看着儿子任正非手中的饼,既心疼又无奈。心疼的是自己的儿子马上要参加高考,但是却被这样的饥饿折磨。无奈的是,任正非手上的这块饼,又会让家里的其他孩子少吃一口饭。

虽然任木生那个时候只是叹了口气走了,但是从那天起,之后的3个月内,家里面都为任正非多准备了一份早饭。每天任正非都能从母亲手上多得到一块小小的玉米饼。任正非知道,这块玉米饼就已经是家人竭尽所能,能给予任正非最好的帮助了。

多年之后,任正非谈起自己的过去,仍然能清楚地记得这块玉米饼。他说:“如果没有那块玉米饼,我就进不了华为这个公司。我也许会是一个喂猪高手,或者是路边摆摊的能工巧匠。”正是因为有那一片小小的玉米饼,才让他走到了今天。

新中国成立之后,任正非参加了高考,而且他也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大学那个山区里面的穷小子摇身一变变成了大学生了。在那个年代,大学生是很值钱的。原本只要任正非毕业之后,他就能得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这份体面的工作就能支持他和他的家人脱离贫困,走向温饱。

但是命运却在这个时候跟任正非开了一个玩笑。正当任正非即将毕业的时候,那十年到来了,那个被称为十年浩劫的年代。任正非的父亲因为他特殊的身份,我们之前说过了,任正非的父亲曾经给国民党当过会计,然后现在是当老师,他的职业和他的背景都有着巨大的问题,所以被当成了典型来批斗。而这个批斗也为任正非的家庭带来了无穷的折磨。

但是远在重庆的任正非,他并不知道这一切。直到有一次,任正非偶然从一位贵州老乡的口中得知了家中的情况。他这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已经被批斗了。于是他想买火车回自己的老家,但是却买不着回家的车票,只能连夜扒火车,想要回到贵州老家。但是任正非的运气却不太好,他想要去扒火车,却被乘务人员给发现了,被痛打一顿之后扔下了火车。任正非只能从重庆徒步走回家。

他心中挂念着自己的父母和自己的弟妹,于是他日夜不歇地赶回了自己的家中。当他回到家的时候,看到的只有一片狼藉的房子和饱受折磨的父亲。在他的父亲被抓去折磨的时候,他的母亲扛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我们之前说过,两个人要支撑这个9口之家尚且很困难,现在变成了一个人,那基本上就是扛不动,但是总不能让自己的孩子们饿死吧,顶不住也得顶。于是在夜以继日的劳作当中,听力受损了,还患上了肺结核。而任正非的弟弟妹妹们为了让自己的母亲少一点压力,都选择外出打工。他们的年纪很小,工作非常的辛苦,但又挣不到钱,但是他们承担的这一切,付出的这一切,他们都没有告诉过任正非,他们不想告诉自己好不容易有前程的儿子,家里变成了这样,他们不想让自己的哥哥知道,自己现在已经走到了这个地步。他们所做的这一切,这些默默忍受,都是在为任正非换来一张平稳的书桌。

任正非回到家乡,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巨大的无力感如海啸一般朝着任正非席卷而来。他陷入了迷茫。任正非当时想放弃自己的学业,立刻回到家中,用自己的肩膀同家人们一起分担重担。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自己的父亲,但是他的父亲却捏着他的肩膀告诉他:“如果你想当一个孝子,那就现在滚回你的学校去读书。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也要学。千万不要随大流。”如果任正非在这个时候放弃了学业,那么这个家庭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会白白浪费,一家人的血和汗就白流了。

在那个时候,任正非亲眼目睹了自己的父亲在这样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下表达出来的强大意志。这个强大的意志深深地撼动了任正非的内心。父亲就如同一棵受尽风吹雨打的巨树,屹立在任正非的面前,帮任正非撑起了一片天,挡住了一切的风霜雨雪。感受到了自己父亲的伟大,任正非放弃了辍学的念头,乖乖地坐回了那张由全家人为他换来的平稳书桌前。

从家乡回到自己的大学的那一天,任正非哭得泣不成声。也许任正非的父母并没有为他带来实的家庭,但是他们的父母却以身作则地告诉了任正非真正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根据任正非回忆,当他回到重庆的时候,学校已经是一片枪林弹雨的环境了。动乱已经蔓延到了校园里。在其他同学都聚在一起激烈地讨论政治的时候,任正非却成了一名独行侠。他远离人群,背道而驰,独自坐在图书馆,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课程全部自学完了。

除此之外,任正非还结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那个时候,知识分子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身份,但是比起这些危险,对于任正非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获取知识。他没有能力为自己的家庭做其他的了,唯有学习,也只有学习。他还把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除此之外,他还自学了三门外语。

在那个年代,想要保持独立的人格,拥有自己的追求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然而在枪林弹雨的十年动乱当中,任正非依旧能保持自己的独立追求,并且默默地为之努力。在僻静之处打开毛泽东选集,并不像那些同学那样狂热地追捧和崇拜,而是从伟人的思想当中汲取着人生中永恒的力量,以此来丰富自己的基础思想,打牢了自己的专业知识。

正如任正非所说的,这个年代对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但是对他的人生来说是一次洗礼,使得他在政治上成熟了起来,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书呆子。也许大多数成功的人为了歌颂自己的来之不易都会强调自己的痛苦,但是对于任正非来说,他的的确确是从淤泥中爬上岸的人,所以说,他格外珍惜现在自己拥有的一切。在那个年代里,磨练出了自己一身功夫的任正非。

入伍(1968-1982)
#

在1968年,穿着父亲送的翻毛皮鞋,任正非踏上了求职的道路。那个时候的政策一般会把大学生先分配到基层,毕业生们要先去当一段时间的农民,或者是工人,或者说先应征入伍去当兵。任正非当时就坚定地选择了当兵这个最光荣的职业。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建立,工程兵兵种急缺这方面的人才,正好任正非又是专业对口。

任正非当时并没有意识到,成为一名军人会给自己以后的人生带来巨大的影响。当时他的想法也很简单,他只是想选择一条社会主流认可的道路,以及锻炼自己。而且比较幸运的是,在当时的军人的政治审查当中,对工程基建兵的政治要求没有那么严苛,军方并没有因为任正非的父亲特殊的身份作出什么奇怪的评价。毕竟在那个时代,有着任正非父亲这种身份嫌疑的人多如牛毛。

侥幸跨过这道坎之后,一个让任正非展现自己优秀个人能力的舞台正在逐渐地拉开帷幕。关于攻城基建兵,这个兵种是在1966年8月1日在陆军中成立的新兵种,而这个兵种在1984年的年底完成了撤销和改编,如今已经是消失在历史长河当中的一个兵种了。

但是在这个兵种存在的18年的过程当中,这支将近49万人的部队跑遍了大江南北,先后在全国的28个省、包括自治区和直辖市,为全国各地建设基础工程,像是冶金、煤炭、石化、水电、交通、航空、兵器等种种方面都是由他们来负责的,以及北京等城市地铁和市政的建设这些任务也是由他们去参与的。可以说工程基建兵是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然而,军人这个职业的荣光几乎都是用艰辛的磨练换来的。刚进入军营的任正非跟着部队回到了自己的老家,贵州安顺地区,参加了代号是011的航空军事建设工程。任正非和他的战友们在这里要做的就是建立起成规模的军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的制造工厂。

这里的工作环境几乎就是一种煎熬。当部队在这片荒地上开始施工的时候,周围连个房子都没有。工作结束之后,随便往地上一躺,那就是床。想要睡得舒服一点,那就去旁边的草地上躺着,那当真是来自大自然的席梦思了。那时候正值盛夏,这些荒地上有一群快要饿疯了的蚊子,只要看到有人经过,这些蚊子眼睛都冒绿光,携家带口的过来吸血咬人。

刚开始,任正非他们还不习惯这样的工作,但是随着这些蚊子天天都来咬,这些工程兵们也挡也挡不住,最后干脆就放弃抵抗了。你要咬就让你去咬。整个夏天就在这样喂蚊子的过程中度过了。虽然到了冬天没有蚊子了,但是冬天更加要命。

到了冬天,虽然说已经盖起了几间土坯房,可是那些房子基本上没有什么质量可言,毕竟只是临时搭建的。主要就有两个缺点,第一个是透光,透光透到什么程度呢,能第一时间看见升起的太阳,而第二个缺点就是透风。冬天的风一吹,整个小屋里冷的像冰窖一样,又没有厚被子盖,就只能咬牙挨冻。

日常的饮食那就更别提了。在老舍的《四世同堂》当中,曾经描写过,北京城被入侵之后,日本军人曾经在北京售卖过一种叫做共和面的食品,而这个共和面就是用糠和麸,还有磨碎的豆饼混着沙子装成一兜的粮食,日本军人就把这个卖给北京的老百姓吃。而在任正非当时的部队当中,因为我们的国家那个时候很穷,一穷二白,所以吃的东西是一种叫做枪杀的杂交高粱。

虽然这种东西比那个共和面要好很多了,他们至少是粮食,但是吃起来的口感跟吃沙子没有什么区别。然而纵使是过着这么艰难的生活,任正非在多年之后再次回忆起这段时间的时候,他就像他的父亲一样,并没有过多的来介绍自己的痛苦遭遇。

任正非只是说:“我在这里接触到了最先进的科技,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放心地学习了。”在苦难中挣扎过的人总会对这个世界抱有极大的善意。在部队的生活就算再苦,也不可苦得过任正非小时候的生活。所以这一切对于任正非来说都不是一个巨大的困难。

在部队里,任正非曾经做过的那些努力并没有白费。他大学时的技能点就已经拉满了的专业知识,以及实践积累下来的经验都被他熟练地运用到了军队的工作上。别人弄不懂的问题,任正非知道答案;别人已经解决的问题,任正非研究得更加透彻。不仅如此,任正非在工作上还曾经两次为国家科技空白的部分做了及时的填补和规划,以及他和他的各位战友在共同努力之下,航空工程的总装厂防空洞、飞机洞库以及实验场地等数十个项目基地在限定的时间内完工了。工作的表现不能说十分出色,只能说是天衣无缝。如今011基地这个地方仍然在贵州被命名为贵航飞机研究所。如果有贵州的小伙伴感兴趣的话,可以远远的去观摩一下。

任正非从1968年应征入伍,到1982年以副团长的职位成功实现了干部转业。在这个中间也经历了许多的坎坷,原因是因为任正非他的家庭背景或多或少的还是对他的军旅生涯有了一定的影响。

但是,任正非依旧能靠他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打破那些谣言和风言风语。1976年的十月动荡十年宣布结束,任正非的父亲任木生的冤案也得到平反。之前,任正非在军营里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这些贡献呢都因为他的家庭背景,所以最终没能算成他的功绩。

任正非在部队当中工作了将近10年,仅仅获得了学毛柱标兵的口头嘉奖。而最渴望认可的青年时代就在这个过程中消磨殆尽了。任正非无论做出怎样的贡献,都无人问津。正当任正非学着淡泊名利的时候,他的父亲却一下子平反了,而且十年动乱也结束了。这一下,任正非又一下子成了奖状的暴发户,那十年当中没能给他的奖状又一次性全部的补给了他,他为国家填补了技术空缺又一直有技术发明,这些本来就是他该得到的荣耀,而如今这些东西对于任正非来说却让他受宠若惊。

但是不仅仅于此,随后更大的荣誉接踵而至。任正非获得了出席全国科学大会的机会,那一年任正非才33岁,在一共有6,000人参加的大会当中,35岁以下的仅仅有150多人,他看似步入了中年实际上却是年轻有为。后来他又作为代表出席了党的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上任正非和党中央领导还一起合照了,得知了这个消息的任正非的父亲任木生非常高兴的去买了一个大大的相框把这张照片洗出来然后挂在了家里。

任正非终于能做一些对他父亲来说可以算是回报的事情了,但是对于任正非本人来说最让他感觉到高兴的是因为他成功的入党了。

人生当中的每一段经历都会试图教会我们一些道理,而任正非同样也从他这段军旅生涯当中悟出了一个道理: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在竞争当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苦练技能并且紧随社会发展不断的进步,当然还需要一点点运气。

随后时间来到了上个世纪末,中国的社会正在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用30年走完了西方世界100年的发展道路,从那个时候起,时代的发展速度就开始逐渐的变快了。当时的邓老先生的和平宣言打开了中国大规模裁军的先河。那个时候的任正非早已习惯了朴素且安逸的部队生活,然而这突如其来的裁军却让他感觉到不知所措,并且已经到了这个年纪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他的妻子叫孟军,他还有了两个孩子,大女儿叫做孟晚舟,小儿子叫做任平。

任正非常年都待在军营当中,也如同他自己的父亲对他一样。他也很少出现在自己孩子的成长当中。在任正非的女儿孟晚舟上初中的时候,因为本来可以作为老师的父亲没有出现的原因,他的成绩一度很差。而他的儿子任平也是一个晚熟的孩子,非常的任性。学习成绩那就更不用多提了。这两个孩子一直是任正非的牵挂,他深刻的铭记着自己小时候,父母是如何为自己和弟弟、妹妹献出一切的。

而任正非现在对比一下自己,发现自己并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不称职到什么程度呢?他的女儿孟晚舟曾经愤怒的对他说:“爸爸,如果我考不上大学,那一定有您的责任。您要为我的前途负责。”如果当一个女儿都开始对父亲反唇相击的话,那就只能说明孩子已经把家长放到了自己的对立面。但是这个问题随后就得到了解决。

在军队裁军之后,身为技术骨干的任正非原本可以转去军事科研基地,在那里他可以走入更光明的前途。但是,很有可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的原因,他没有选择去军事科研基地,反而是激流勇退,从部队里退伍了。任正非放弃了他所喜爱的军旅生活,部队当中养出来的硬汉,面对着自己的家庭,终于露出了柔软的一面。为了儿女,任正非选择了去转业。

1982年的时候,任正非离开了曾经人生中最困难的时候救赎了他的军队。离开军队之后的任正非会面临怎么样的社会环境呢?

初来深圳
#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似乎一切都在为经济发展蓄势待发。就连邓老先生都曾经说:“中央没钱,你们自己去搞,争取杀出一条血路来。”而眼尖敏锐的任正非,自然选择了那个在南海当中的那个圈,作为自己往后生存奋斗的地方。而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深圳。

而那个时候的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者,推平了深圳沉睡的山丘,填平了所有阻碍发展的沟壑,渔村变作高楼大厦,良田变作花园都市,中国速度从那里开始被传唱。人人都在说深圳,那里充满了生机,深圳遍地黄金。

而对于任正非,这样一个在军队当中混出来的老兵,来说这一切是很陌生的,因为军队当中是相对淳朴的,部队里到处都是赤子之心,每个人都能推心置腹而来。到了社会上这里每个人都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任正非刚来到深圳的时候,这里的一切都让他感觉到无所适从,就连平时在街头买东西都觉得小商贩在试图多赚他几毛钱。

好在他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过硬,刚来到深圳后不久,就进入了南油集团工作。这个集团在当时的深圳,算得上是数一数二了。然而任正非耿直的性格,却让他在这个工作环境当中没能少吃亏。军人的性格我们都知道,耿直热情又吃苦耐劳又不爱抱怨,加上军人的服从性很强,在这个充满了耍小聪明的集团当中,善良忠厚的任正非,只有被别人算计的份。

而这些细枝末节任正非他可以不计较,他唯一看不惯的就是那些部门的领导们天天得过且过的行为。在这两年的时间当中,任正非一直没有什么机会做出一番大的成就,但是任正非又是一个坚定相信自己能力的人,而且他从小培养的责任感和在部队当中的生活也让他觉得自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任正非想要让这个集团能够大力一点,拉动深圳的经济发展,所以他就直接跑到了领导的办公室,拍着胸脯的向领导立军令状。任正非对领导说:“您要相信我的能力,您可以试着把集团下一个公司交给我管理,我可以保证这个季度的收益可以翻倍。”

这个领导也没想到这个才年仅30岁的毛头小子竟然能如此的冲动,竟然敢跑到自己的面前来立军令状。但是这个领导他也是做了一番思考的,给任正非做吧,万一他做不好盈亏了怎么办呢,但是你说不给他吧,他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是个当兵的人,看起来不太好惹。思来想去,领导把任正非安排到了下属公司的一个电子公司去当副经理。

正当任正非怀揣着自己的理想,想要大干一番的时候,却遇到了自己这前半生最大的危机。在这场危机当中,任正非失去了自己所有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的家庭。

在前往电子公司上任之后的不久,任正非就谈成了一笔200多万的大生意。这让任正非非常的高兴,毕竟,这是自己第一次接触这么大的订单。任正非严谨的性格,也让他对这件事情非常的慎重。从生产到发货,他都亲自到现场把关,并且按照合同规定的如期把货物发给了对方。

可当对方收到了货物之后,却迟迟不肯掏钱。一开始,对方还找一些理由来敷衍任正非,后来干脆连电话都不接了。再到后来人都找不到了,任正非这下傻了,自己不会被骗了吧。任正非用尽了自己的所有手段,想去找回这笔货款,但是都于事无补,他根本联系不上欠自己钱的那个人。

200万在现在就不是一个小数目,大家想一下在上个世纪200万是一个什么样的数字。那个时候,一线城市的平均工资还不到100块。前不久才刚跟领导立下军令状,说要收益翻倍,现在直接亏了200万。任正非得到的后果就是,被一脚踢出了南油集团,并且因为他常年工作不回家的原因,妻子积累下了很多的不和,加上这一次严重亏损,给家庭带来了不小的经济压力。

任正非的妻子孟军直接向任正非提出了离婚,同时还带走了一儿一女。原本就是为了家庭才离开军队的,结果现在却落得个妻离子散的结局。这可能是任正非此生的至暗时刻,但是俗话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任正非他不会因为这点事情就停下自己的脚步,只要自己还没死,自己就有翻身的机会。

任正非当时突然有了一个想法,既然自己工作处处不顺利,为什么我不自己创业呢?任正非刚刚来到深圳的时候因为没有经验不敢创业,而现在的任正非已经明白了该如何创业了。虽然自己亏了一笔,但是自己既然已经一无所有了,那还有什么不敢拼的呢?

创业
#

1987年的10月,在深圳的一间破烂不堪的房子里,一个刚刚迈入中年的男人正在眉飞色舞地向自己面前的5个好朋友讲述自己未来的计划。这个一笑起来,眼睛就眯成一条缝的男人大声地告诉他的朋友们:“我要去创办一家公司,去研究数学式程控电话交换机。”

旁边的人听完他这么说都沉默了。毕竟在这个叫做深圳的城市里,每天都会有无数的人说自己要创立公司,然后如何如何一步一步做大做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片宏伟蓝图。在20世纪末的深圳,这座城市从来不缺梦想。

所以当这个男人喊出自己要创立公司的时候,他的朋友们都沉默了,直到他的朋友当中有一个人打破了这个沉默。他回应了那个中年男人,他问:“你要做的那是个什么东西啊?”男人简单地告诉了他:“那是控制人与人之间打电话用的东西。”

另一个人也疑惑地说道:“那这个东西他怎么挣钱呢?”那个怀揣着梦想的男人向他解释道:“这个东西我们可以先研究出来,然后把它作为商品卖出去。”紧接着他的另外一位朋友也问他:“那你打算筹集多少资金来开发这个项目呢?”男人默默地伸出了两根手指。

男人的朋友们都很惊讶,200万?男人摇了摇头。他的朋友们又继续问道:“难道是20万吗?”这个男人还是继续摇了摇头,紧接着,他对他的朋友们说:“2万多一点也可以,两万零一千也行。”

听到这个男人自信的说完,屋子里的其他五个人无一不发出了叹息的声音。“2万块钱,你开个什么公司啊,而且还要研究技术,这简直比格林童话还要天方夜谭!”在众人的质疑声当中,这个男人有些激动了。他打断了面前这些人对他的质疑,告诉他们:“你们要相信,数字式乘控电话交换机的前景是无限广阔的。你们要知道,我们国内对这方面还是一片空白,这是蓝海市场啊。只要我们去做,我们就一定能够抢占到市场。而且,这样也可以让我们国家的通讯技术得到发展和突破。”

看到这个男人那么激动,其他五个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为了维护自己朋友的面子,这5个人就开始问这个男人:“那你准备把你的公司取名叫什么名字呢?”这个男人自信的笑了一笑,他为自己这个还没有诞生的公司取了一个名字,这个名字叫做华为。

华为的前期收入是从哪来的呢?全都是靠着任正非和他的朋友们东奔西走,卖减肥药和火灾报警器赚来的。任正非这段时间干的事情可以说是非常的励志了。他走街串巷,一家一家的推销自己的减肥药。堂堂一个华为公司的创始人,竟然在外面卖减肥药。现在听来,我们感觉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但是在当时,像任正非这样创业的人还有很多。

自研程控交换机
#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饥不择食,终于公司的经济压力得到了缓解,华为终于可以发展正常的业务了。得益于早年间的经验,任正非敏锐的目光盯上了国内几乎是空白的通讯行业。在刚刚改革开放之后的80年代,我国的电话业务还远远没有普及。但是呢这个时候,我国的工商业已经开始蓬勃的发展了,电话的需求呈指数级增加。但是在中国市场上,竟然没有一家中国企业能够稳定的生产电话。

那个时候,中国电话接通和计费的程控交换机几乎全都是从外国进口的,全靠着进口。那就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从国外买来的交换机完全填不上中国市场的缺口,第二个就是从国外买来的交换机经过关税之后,它的价格往往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当时,有很多人专门做这方面的走私,但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市场向全世界敞开了。这个时候无数的外国资本惊讶的发现,中国人竟然没有制造交换机和电话的企业。因为中国当时有着好几亿的人口,却没有一家企业来吃下这个市场,于是国外的企业就开始纷纷的进入中国的通讯市场。

他们贪婪的瓜分着这一块大蛋糕,在那个时候,中国流传着一种叫七国八制的说法,说的就是当时我们国内的通讯市场有着8种制式通讯设备,分别来自于7个国家,比如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还有德国的西门子等等。

这7个国家的厂商疯了一样的抢占中国市场,并且不同的厂商的交换机之间连接还要额外收取费用,这就给中国的通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这些厂商仗着中国人无法与他们竞争,于是在自己的通讯业务上加了很多不合理的收费,并且将这些收费的价格定得奇高无比,像出装费长话费漫游费这几个费加在一起,让早期中国的通讯费高得简直是离谱。

在那个年代,普通的家庭要装一个电话就得花好几千,那可是90年代呀。大家知道,90年代的好几千是什么概念吗?90年代你一个月能拿100块的工资都算是高薪人群了。本就是通讯工程兵出身的任正非,看到七国八制肆虐中国的通讯市场,立刻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为什么我们国家不能生产出优质的程控交换机呢?如果是因为没有人去研究的话,那研究出中国的程控交换机的人为什么不能是我任正非呢?

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的任正非,出于对自己技术的自信,他马上为自己这个还在卖减肥药和报警器的公司定了一个目标。他想要自主研发生产优质的远程交换机。当时在国内,当时在中国的国内也不是没有交换机,只是当时中国自己生产的交换机质量非常的差,而且价格也只比国外优质的交换机低一点点。没有人愿意去选择国内的交换机。中国优质交换机的这个市场是一片蓝海。

代理程控交换机维持生存
#

于是,任正非就走上了他的交换机研究之路。但是梦想有了,不能不顾及现实,没有任何背景的任正非无法搞到贷款。没有钱研究怎么办?那就自己去搞。因此,在华为刚刚诞生的前几年,任正非只能靠代理香港某公司的程控交换机以此来维持生存。就这么点事情,还是他拍着胸口保证利益翻倍才从港商那里争取来的。最终翻没翻倍我不知道,但是任正非就是从这里赚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

第一款产品BH01
#

资金暂且富裕了之后,任正非果断的抛弃了代理权,开始研究制造交换机。在没有技术没有人才的情况下,任正非想了一个好法子,那就是当一个缝合怪,他从不同的单位购买散件,那真是东市买芯片,西市买主机,南市买电线,北市买储存器。买齐之后再自己组装。就这样,华为缝出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BH01。大家请记住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代表了华为,代表了中国通讯业走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尽管这个BH01只是低端机中的低端机,最多只能承载24个用户,并且只能在矿山和卫生院当中使用,但是这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华为有了自己的交换机之后,任正非有他的销售渠道,这都是他早年间走南闯北积累下来的人脉,于是他就开始销售自己的产品。任正非觉得,自己的产品可能不会卖的特别好,结果没想到,华为的第一个产品竟然供不应求,好评如潮,BH01也算是给任正非打了一针强心剂。

原来就是这样水平的产品,在中国竟然能卖得风生水起。任正非他明白了,这条路是可以走下去的。已经不惑之年的他,终于感受到了一次生活的温暖。但是这个温暖却是短暂的。正当任正非和他的团队为第一次胜利庆祝的时候,华为买的散件被人断了货源,不再供货了,收了客户的钱却无法制造发货。这就是华为遇到的第一次危机。这次危机让任正非明白了,必须要自主研发所有的零件要实现自己控制生产,才能够把企业做大做强。这个教训任正非一直记得,这也是华为一直能走到今天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缺什么就要自己造。

BH01的续作BH03
#

于是在1990年,华为生产了BH01的续作BH03。从性能上来说,BH01和BH03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是二者唯一的不同就是,BH03的每一块电路板都是华为自己制作的,连芯片都是。虽然产品做出来了,但是这个时候的任正非更加寝食难安了,因为他们的研发资金有限,所以在测试可靠性的时候,没有用很多的专业设备。BH03到底市场反响会怎么样,任正非也不知道,会不会使用着使用着就短路死机,任正非他也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未知数。

不过最后用户的最终反馈还是让任正非放下了心。用户们告诉任正非,产品性能稳定,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可以量产。一直在七国八制的乌云笼罩下的中国通讯业此时此刻升起了一颗新星。正因为华为的发展和突破,这片乌云当中透出了一丝光。

BH03广泛的投入市场,华为的资金充裕了起来。但是就在这时,中国的房地产产业突然蓬勃发展起来,到处都有工地在开工。当时的房地产行业恐怖到什么程度,一个楼的图纸都能转让,一手二手三手价格不菲。当时人人都在炒房,开发房子的人,甚至还没有炒作的人赚的多。开发商可能每平米赚500块,而投机倒把的贩子可能每平米就赚1,000块。那个时候可是90年代,当时华为所在的深圳更是炒作最激烈的地方。

当时有很多人劝任正非也要跟这个风去做房地产,但是任正非义正言辞的拒绝了。他说:“我们赚的所有钱都要拿来研究技术,房地产投资等个三五年依旧能赚一笔,但是我可以等,但是通讯技术等不得。你们要明白,我们现在已经处于民族通信工业生死存亡的关头了。”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竭尽全力。

挖掘人才
#

军人性格的任正非可以说是说到做到。在华为实现真正盈利之后,任正非决定用这笔钱解决人才问题,也没有投到房地产里面去。他找到了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名校邀请教授带着学生到华为参观访问,名义上来说是深化了解,但是实际上就是任正非悄咪咪的在挖掘人才。

就在那一年,任正非靠着自己的口才和热情,在参观华为的这一大批学生当中,找到了两个对日后的华为举足轻重的人物。第一位是郭平。在郭平来到华为之后,他马上就成为了华为第二款自主产品的项目经理。他成功的实现了产品的升级,他做到了让华为的第三代机器能够同时承载48个用户。虽然我们现在看来48这个数字很小,没什么厉害的,但是只要我换一个词,你就会明白他有多厉害了。在他的领导下,华为的第三代产品较第二代性能提升100%。

任正非挖到的第二位牛人是郑宝用。在华为的第三个产品BH03U项目结束之后,他成为了华为的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但凡是没做出来的产品都归他负责。郑宝用的到来,让华为的技术实现了一次飞跃。他来到华为之后,做的第一台交换机就是一个500门交换机,一台机器现在可以带500个用户了,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25倍,并且连接稳定。他的交换机被评为国产同类产品当中质量最可靠的用户机,没有之一。

这还不是最牛逼的,他还带领人员成功的研究出了100门、200门和400门的交换机,成功让华为填补了市场的空缺。就这样时间来到了1992年,在这一年,华为的总产值第一次超过了1亿元,总利润超过了1,000万元的销售业绩。大家想一想,在那个年代,1,000万的销售业绩,钱已经赚到了,大家总该享受享受了吧?挣来的钱,那就给大家多发点奖金啊。

1992年终总结大会——洗牌
#

于是在1992年,华为的年终总结大会在任正非的主持下,更像是一场忆苦思甜的整封大会,也可以说是洗牌大会。他坐在简陋的桌子面前,第一个发言说我们终于活下来了。明明没有硝烟,但这却是一场战争。任正非不知道为什么,在这种应该庆祝的时候,他竟然哭了。然后任正非抹着眼泪对台下的人说,我们的钱分可以,但是我们只能分一点点。我们其他所有的钱都得投资到开发局。用交换机里面,我们要进军公用电话电信领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我们想想,假如我们是任正非的员工,我们已经做了很多的事情了,但是老板没有给我们分钱。你想想如果是你们的话,你们会不会生气?反正我觉得如果是我是会生气的。但是任正非的员工也很奇怪,他们竟然没有抱怨这个事情,并且他们当中的技术人员几乎都赞成任正非的这个选择,说我们应该研究局用交换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项目。

当然,在那一年,也有选择离开华为的人,毕竟钱都不发,我跟你玩命干嘛呀。但是所有要离开的人都拿到了他本来应该拿到的那份奖金和鼓励。随后,任正非就选择将自己公司的股份全部分给了员工,自己只留了1%。

任正非告诉大家说,如果公司要继续发展,我们的所有钱都必须投资到局部交换机里面去,我实在没有钱分给大家,我只能把股份给大家。以后赚了钱,公司做的越大,大家手上的股份就越值钱。

至此,华为终于完成了一次洗牌。选择留下的,可以说是最坚定最坚定的统治了。在洗牌完成之后的华为里,我们所熟悉的狼性文化正在萌芽。如何让员工成为狼,那就是让员工明白,这个公司能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价值,而不是让员工为了老板的利益,拼死拼活。要扔出肉才能吸引狼。现在这个公司,不再是属于任正非一个人的了,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我们把蛋糕做大,我们自己才能拿到更多。

在这之后,华为在技术上投资了巨额的开发费,用尽了全公司上下所有的力量,继续朝着科技的完善和进步去全进,终于实现了技术层面的进步。模拟局用交换机开发成功了。然而就在任正非和他的华为等待着进一步的发展的时候,市场和经济的进步也愚弄了任正非一番。

如今的市场,已经不再需要任正非刚刚开发出来的模拟局用交换机了。高速发展的一二线城市,更想要的是可以直接运用光缆配合数字程控机进行传输信号的工具。也就是说,让任正非弄走了那么多员工,投入了那么多钱,开发出来的局用交换机是没有用的,已经是一个过时的产品了。

面对这个几乎无解的局面,任正非冷静的分析了当时的局面,并且采用了一个经典的办法:农村包围城市。铺设光缆需要极高的成本,暂时只能在大城市当中做到,而偏远的乡村县城这些地方,是那些外资企业根本不在考虑范围内的地方。他们所忽略的地方就是任正非的战场。

于是华为的地推人员们不辞辛苦,走上了万里长征之路。无论是我国的塞外高原,还是边防海岛,还是山区小镇,还是革命老区,只要有人需要我们的模拟局用交换机,我们就把战火燃到那里。这些工作人员,他们用最耐心的话语和最周到的服务,给所有用了华为交换机的用户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并且为了应对偏僻地区会出现的各种技术难题,华为员工都练就了过硬的专业技术。

甚至有的交换机坏了都不用送回华为的总部,华为的地推人员都会修。这取决于任正非对装机团队的严格要求。这个严格要求很能体现任正非,他曾经是军人的那一面。任正非告诉装机队,你们在外面工作就是华为公司的代表,你们一定要让用户对华为公司留下良好的印象,言行举止都要注意,因为这代表了华为的风范。

局用交换机和数字交换机
#

在93年94年这两年的时间里,凭借着良好的口碑、过硬的技术,华为赢得了大量的用户信赖。正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JK1000这个所谓的局用交换机,虽然在商业上不怎么成功,但是却为华为带来了宝贵的经验和服务口碑,并且这个农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成为华为纵横世界的法宝。

有了模拟局用交换机的技术经验,那么研究数字交换机也就成为了可能。只是此时此刻,华为的资金又不多了,常常是上个月发了钱,下个月就没了着落。很多员工私下讨论最多的就是公司什么时候破产。

然而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任正非带领华为坚持了下来,省吃俭用的,把所有的钱都拿去研究技术。终于是熬到了数字交换机研究出来的那一天。凭借着之前积累下来的良好口碑,新生产的交换机未测试完成就被强行拉到了浙江义乌开机了。果不其然,一开机bug满天飞。

但是华为不愧是华为,他的售后精神是很好的。白天有很多人在使用这个交换机,所以没办法进行维修和调试。但是一到了晚上,华为所有的工程师都会开始加班。这些工程师们,他们纷纷进入电信局开始调试,一直忙碌到第二天白天,然后回到任正非专门为他们安排的旅馆去休息修改了两个多月,终于才把调试给勉强完成了。

多年以后,这台交换机被送入了华为博物馆永久展。随后,任正非又一次力排众议。他告诉大家说,我们应该研究万门交换机。当时华为内部有人认为2,000门的交换机在中国市场就已经够用了,万门根本就没有必要,中国不会有那么多人用电话的,就算研究出来了也卖不出去。

面对这种论调,任正非无论如何安抚自己员工的情绪,都有员工表示激烈的反对。直到郑宝佑站了出来,站在了任正非这一边。他说,大家尽管放心,研究开发出来,我保证可以帮大家卖出10台。如果卖不掉,我就自己买回家。

后来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万门交换机哪里才卖了10台,在中国就卖了几十万台。这意想不到的胜利,让华为终于摆脱了生存之忧,并且中国通讯行业终于是站稳了脚跟。在当时大半个中国的公用电话用的都是华为的万门机。华为正式成为了当时中国通巨大中华四大巨头之一。

“巨大中华”四巨头
#

当时的四巨头分别是巨龙、大唐、中兴和华为。他们的头一个字连起来就正好是巨大中华。四家企业都用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范围里将外国势力清理的干干净净。外国的势力是扫清楚了,但是此时此刻的中国通讯业正好要迎来4家争霸的新局面。

这四大巨头并立的时间并没有太久。巨龙就因为股东的原因,竟在自己的内部打起了价格战,被华为趁虚而入占领了市场。不得不感叹啊,教员的学生终究是要屠龙的。

然而大唐由于成立的比较晚,而且缺乏长期的规划,虽然一直缓慢增长,但是终究体量太小了,无力抵抗衰落的局面,最终还是难逃陨落的下场。而此时此刻,四大企业当中就只剩下中华了,中兴了,华为在通讯业最后的对手。所谓卧榻之策,岂容他人酣睡。

中兴 华为 商战
#

所以在1988年,华为率先向中兴发起了进攻。华为搞了一个比较书,列举了华为的优势和中兴的缺点,并且广泛的投送给了目标用户中,得知之后非常的气愤:“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我又没招你,又没惹你,你凭啥呀。”

本着以牙还牙的精神,忠心也搞了一封比较书,但是似乎华为预料到了这一切,先发制人,分别在河南和长沙把中兴告上了法庭。理由是,中兴进行了一次引人误解的对比,并且要求赔偿1,200万和600万。看得出来确实是资本雄厚了,现在张口就敢要600万。

中兴也不甘示弱,在同样的地方,以同样的理由起诉了华为,分别要求赔偿1,500万和750万。法官人都傻了,你们两个人在干什么呀。于是呢给这两个企业各打50大板,互相赔偿了,但是华为赔的要多一点,毕竟中兴要的要多一点。早知道华为就应该多要一点,自己就不会亏了。

这一次对垒呢是被中兴找回了一些颜面,自此之后,两家公司都很默契的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了,毕竟都是中国企业,要打的头破血流也不至于。那么为什么华为要挑起这次商战呢?很多人总结,是因为两家企业的领导者性格不同。中兴的老总侯为贵是标准的东方企业家,而任正非呢,他反而更像是一个西方的企业家。不同的领导者造就了不同的文化。

关于这场商战的最终结果,看起来好像是华为赔了很多钱,但是实际上,这场战争却为华为上了商场上的很重要的一刻。相较于华为之后就要经历的战场,这场和中兴之间的决战更像是小打小闹。

香港市场
#

在这场小打小闹结束之后,华为迈出了自己的新的一步。任正非决定他们要开拓海外市场,毕竟内卷是绝对没有前途的。如果一个企业老是惦记着在国内扯头皮,互相抢市场的话,那么这个企业永远也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

任正非要走向世界的第一步,首先是香港市场。这个时候的香港市场还是香港电信一家独大,而给香港电信提供交换机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西门子。别说西门子这个品牌了,单说德国工艺,在上个90年代末的国际上,那都是备受欢迎的。

然而刚刚踏出大陆,名不见经传的华为竟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们决定要在香港市场上和老牌豪强西门子一决雌雄。这样的行为放在当年,如果告诉一个路人的话,那个路人肯定会笑的牙都要笑掉了。在那个年代,无论是谁听到这个计划,都会觉得任正非这个计划简直是自不量力。

这个时候,不光是旁观者想看华为碰一鼻子灰,就连香港的很多企业也担心内地的交换机质量不过关,都不想和华为进行合作。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华为和任正非遇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机,那就是1997年香港宣布回归大陆。

香港回归大陆之后,大陆方面给了非常多的优惠政策,其中对于华为来说最重要的一点,曾经名义上香港还是归英国管的,所以要收关税,而现在香港回归了,那自然关税也就无从谈起了。

不加关税的华为的价格,比起加了关税的西门子或者是其他的外资企业来说,那个价格简直是太香了。于是在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的很多运营商都想选择国内的企业,而这个国内的企业就是指的华为。

由于华为可以提供优秀的政策加上价格的优势,香港通信市场的第二名合计公司最终决定与华为合作。但是这个时候却出了一个问题。任正非,虽然早早的就和香港有生意往来。我们之前说过,任正非在创业的时候曾经代理过香港的产品,但是呢,这毕竟是华为第一次走出大陆市场。华为从前的交换机都是在一套体系下建立的,也就是大陆体系下建立的。而现在要拿到香港去用,香港当时的基础建设都是由英国进行建设,他们连电服都跟我们不一样。

那在这种情况下,华为的商品会不会有问题?到底能不能用?用不用的好?会不会有 bug?这些事情谁也不知道。在和合计公司签订了合同之后的不久,华为终于去香港安装了第一台华为的交换机。但是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果不其然,这个交换机出问题了。从他开机的那一刻开始就开始 bug 满天飞,这让合计公司很不满,甚至让他们对华为这个品牌的质量都产生了怀疑。

他们当时直接给华为下了最后通牒,说我们在香港屈居第二,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要拿出最优质的质量和服务。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得到解决,不仅是我们合计要被香港电信打压下去,你们华为之后在香港也绝对没有站稳脚跟的机会。

在这样的窘境之下,华为的员工们又一次拿出了当年在浙江义乌的精神。工程师们这一次直接搬进了机房,上一次在义乌出了问题是工程师们昼伏夜出,加班加点的改,而这一次呢,比上一次还要紧急。

那怎么办呢?那就直接分成两批人,24 小时不间断的调试机器,甚至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的技术员每天白天要工作,晚上还得通宵。华为员工的辛勤付出最终打动了合计公司的人员们。他们最终向华为伸出了援手,双方努力之下终于赶在规定日期之前完成了调试,完成了验收。

华为因为这一次的效率和服务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在香港站稳了自己的脚跟,并且顺利的拿到了电信业务的经营权,成功打消了其他香港企业对国产交换机的偏见。但是这只是华为的第一战。

俄罗斯市场
#

华为在吃下了香港的市场之后,转头将自己的目光盯上了俄罗斯。当时的俄罗斯刚刚经历完苏联解体,整个国家都处于元气大伤、全民低迷的一个状态。俄罗斯国家内部更是在运行一种由西方建议他们运行的休克疗法,导致各行各业一片惨淡。最奇妙的是,他们自己都烂成这样了,他们还歧视中国。在当时很多俄罗斯人的心中,中国制造四个字就等同于假冒伪劣。反正总而言之,俄罗斯非常看不起中国的企业。

但是俄罗斯作为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他的市场潜力是非常庞大的。俄罗斯的电信普及率极低,国土面积比中国还大。于是任正非亲自到了俄罗斯做宣传,举办了一场展览,希望可以把在中国的经验复制到俄罗斯。结果这一场宣讲之后,根本没有人买账。最让任正非感到挫败的是,他在俄罗斯的这段时间经常会出去逛街,但是他每次逛街都能发现,在每一家俄罗斯商店的门口都会有一块小牌子,这个牌子上用大字写着:“本店不出售中国货,大家可以放心购买。”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任正非作为一个中国人,看到这样的东西,也只能尴尬的笑一笑。

但是时间来到1998年,华为的转机来了。俄罗斯又爆发了金融危机,整个电信业也无法幸免,几乎处于一个全部停滞的状态,俄罗斯人连日常打电话都成了问题。看到俄罗斯如此衰败的景象,任正非当即决定把最优秀的人才调往俄罗斯开拓市场。并且任正非义正言辞的对这次带队的负责人说:“如果有一天,俄罗斯市场复苏了,而我们华为却被挡在门外的话,那你就从楼上跳下去吧。”负责人轻描淡写地回应:“好的,如果我们被挡在外面,我就从楼上跳下去。”为了这个承诺,华为的俄罗斯团队像蜜蜂一样开始了辛勤的工作。

在几乎无利润的情况下,华为的工作人员们仍是在一日复一日的进行产品推广,不为了卖钱,只为了告诉俄罗斯人,华为还在俄罗斯,中国产品还在俄罗斯。

但是与此同时,由于苏联的解体,大量的高端人才没有了工作。任正非这个时候也发现了自己的机会,于是他也亲自去到俄罗斯,把大量的人才挖掘到中国。而这批被挖掘来的人才当中的其中一些人,就成为了日后华为突破2G、3G难题的中流砥柱。

在衰败的俄罗斯市场,华为一直坚持不懈的坚守了两年,终于等来了转机。俄罗斯总统叶立钦下台,普京成为了俄罗斯总统,俄罗斯的政治局面在普京的铁腕强权之下逐渐的稳定了下来,俄罗斯终于能够像一个正常国家那样稳步发展了。

而华为的俄罗斯团队终于也等到了他们的春天。经过之前的不懈努力,华为与俄罗斯政府之间还是建立了一些信任的,并且最终啊,华为与俄罗斯当地的企业合作,组成了拜托华为,并且在2001年获得了俄罗斯邮电部门的认证。经过这一番操作之后,华为可以说是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他们拿到认证之后,短短一年,华为就在俄罗斯的收入就超过了3亿美元。

欧洲市场——英国
#

但是这是华为在俄罗斯的故事。华为永远不会将自己的目光只放在亚洲,而是争霸世界。于是在征服了俄罗斯之后,任正非将自己的目光放在了欧洲。要在欧洲打出华为的一片天下的话,那么华为最好的选择是找一个最容易被人攻破的国家。于是任正非选择了法国,于是就在同年,华为开始进攻法兰西的电信市场。华为以非常优惠的价格为法国本土的运营商提供网络,并且他们负责运营3个月。3个月之后,如果你用的觉得合适,那你就和我们华为签约。靠着这样的优惠政策,免费试用3个月,这谁听谁都觉得香。就凭借这样的优惠政策,华为顺利的杀入了法国,在法国的市场纵横驰骋,很快就将竞争对手们全部打垮,成功拿下法国市场的顺利让任正非深受鼓舞。

于是就在几个月之后,他马上带着团队进军英国市场,但是英国人并不像法国人那样老是喜欢投降。任正非在这里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英国只会给政府认可的企业提供工作的机会,所以任正非的华为连参加招标的资格都没有。而且英国政府的认证是特别繁琐的,涵盖了12个方面的内容。为了应对英国政府严苛的考察,华为甚至为此专门成立了英国电信认证小组,这个小组几乎囊括了华为所有部门的人员,他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保证华为绝不会在英国政府的考察上出任何的疏漏。

时间来到2003年的11月,英国电信采购认证团终于来到了华为,对华为进行了为期四天的严格体检,说是体检,更像是一场刁难,因为他们考虑的根本就不是华为的技术,而是华为所在的国家。他们当时问了很多关于中国人权之类一类莫名其妙的问题,搞得现场的华为员工一脸懵逼。在最后的评分上,基础设施硬件所有的东西都达标了,甚至拿到了一个非常高的分数,但是所有的关于人权之类的软性指标全部都不合格。

临走的时候,这些所谓的英国专家还说哎呀,你们华为要继续努力哦。华为的员工都傻了,那我们这个怎么努力吗?难道加入英国国籍吗?随后这个英国官员给了华为的员工一个眼神暗示,就好像在说你懂的。这次考核的那个记录书上每一页都写着要努力。华为的员工横竖睡不着,醒了半夜,才从那个眼神当中看出两个字来。原来那本审查书的每一页都写着两个字:要钱。

于是华为心领神会,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华为交了数亿元到英国政府官员手里。当时在英国本土的一些通信企业很多次向这些官员表示千万不要放华为进来,因为他们和华为打价格战自己是必死的。但是经过华为的不懈努力,终于让这些官员看到了华为的诚意,最终批准了华为进入英国市场。英国通信业的企业人都傻了,都不知道官员在干什么,属于是自己扼杀自己国家的通信行业了。

关于这件事,华为欧洲图标部的主管在很多年之后曾经说过:几年来全球各地一共投了多少次标,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唯独英国电信这个标是以后怎么都忘记不了的,因为这一群人,他们自诩身世,干的却是一些强盗都不如的勾当。

也就是说,他们这个强行找华为所绘的这个行为,到今天为止,华为的这些领导层们都是记得的。这很难让人忘记。虽然我们说的比较好玩,但是实际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屈辱,但是这并没有让华为暂缓他们的脚步。

欧洲市场——德国
#

接下来华为乘胜追击。多年之前,华为还是在香港和德国的西门子抢市场的。西门子在香港输给了华为,而华为呢,如今要闪击柏林了。

这里我们要先科普一个小知识。大家要知道,德国的科技公司,平均每年会把将近7%的销售额投到研发里面。中国的公司有很多都不足5%。所以在当时的世界上,基本上没有人看得起中国企业,因为中国企业是不创新的。

而对于德国的西门子来说,他们在香港失败了,败给了华为。他们从来没有深究过华为这个公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公司。他们只是觉得,这次失败是来自于中国人的民族主义,都是不愿意买外国人的,只愿意买自己人的,所以才会失败。但是他们却不了解,中国人最是讲实际的。如果他的产品不比你好的话,你怎么可能会输给他呢?

这里我们终于可以揭晓谜底了。华为每年会把自己的百分之15的销售额投到研发里,是其他公司的两倍还要多百分之一。当然西门子不知道这个事情,他们的幻想当中从来没有想过会有一家公司打败他们,甚至有一家中国公司会打败他们,这是不敢想的。

于是在那一年,一年一度的德国汉诺威计算机博览会上,西门子带着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也参会了。但是他们的展台面前却没有多少人,大多数的人都集中在另外一个展台上。而这个展台竟然不是一个德国企业,在他们的LOGO上,用大大的中文写着“华为”。

华为第一次参加一年一度的德国汉诺威计算机博览大会,就成为了全场最大的焦点。他们经过4个月不断测试的新产品,在这次发布会上力压所有的德国企业,并且还在随后的竞标当中,得到了德国最大电信运营商QSC的青睐。

在这次博览会上的其他德国企业,人都傻了。“华为是谁?是德国公司吗?他为什么来这里啊?”敌人是谁?我是谁?我在哪?我在干嘛?我怎么输了?反正是一问三不知,最后就团灭了。

欧洲市场——荷兰
#

拿下了德国的市场之后,华为又将目光放到了荷兰。

荷兰这个国家,虽然只有区区1,600万的人口,但是却拥有五家世界级的运营商。在这一个小小的国家里面疯狂的竞争,他们都想完全吃下荷兰这块蛋糕。

面对这样的情况下,华为选择了五家当中最弱小,叫做太福的那家企业合作。合作成立了一个移动创新中兴,专门研究荷兰市场适合推出哪些移动服务项目。

但是这个时候,华为的合作伙伴泰福却担心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环保。因为荷兰政府对环保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所以要在荷兰开起一家公司,就需要做到极致的环保,而这需要成本,需要钱。泰福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支付起这么大一笔巨大的投资。

华为看到自己的合作伙伴拉了库,于是赶紧的提出了一个叫做分布式基站的解决方案。华为将基站分为两个分离的部分,这样一来,太福就省出了一笔本来应该去拆装交换机的钱,而这个钱就可以用去做环保。这样一来,一举两得,完美的解决了问题。

得知了华为插了一脚之后,泰孚的2G设备供应商爱立信急了。华为这是想干嘛?是要抢我的饭碗吗?于是他赶紧约见了泰福公司的CEO、CFO等高管人员,并且义正言辞的强烈抗议。在此之后,华为在荷兰继续为泰福公司提供服务,而爱立信则被边缘化。

泰福公司的CTO对华为解决他们的站点的解决方案非常满意。在随后的一些项目竞标中,华为都是全力以赴的拿下项目,并且屡次和爱立信交手,均占据上风。

华为这一系列的成功,有人说华为是靠着极低的价格取胜的,但是其实并非如此。欧洲国家的福利非常的好,所以他们的员工有的时候找人是找不到的,可能在放假。而华为的技术人员随叫随到,有问题必解决。

泰孚就是看中了华为对合同执行的承诺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所以才选择了华为。至于价格,华为其实是不那么低的。华为为泰孚解决了这个基站的问题之后,又引起了荷兰龙头通信行业KPN的注意。经过多轮谈判,KPN最终决定收购泰服,并且华为成为了KPN在荷兰全国骨干传输网当中的唯一供应商。华为此时已经成了荷兰最大的全业务运营商。

中东
#

与此同时,华为还同时在南亚、非洲、南美等多个地方以城市包围农村的战略开始了自己的战役,低价抢夺市场路子,占领大片的市场份额。当然,也不止这几个地方,还有一个特别有钱的大市场,而这个市场的名字叫做中东。

中东的各国普遍都拥有石油资源,他们的经济非常富裕,但是他们的科技却非常落后。由于这样的特性,导致他们的通讯业全都被国外给瓜分干净了,没有国内企业。这个市场如果中国想要挤进去,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是由于911事件的爆发,中东各国普遍愿意与中国合作,华为就这样有惊无险的冲进了中东市场。

华为秉承着支持多元化文化的态度,于是任正非和他的华为横扫亚、非、拉,在欧洲、非洲、南美、南亚站稳了自己的脚跟。而现在当我说了那么多地名之后,大家是不是发现我漏掉了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也就是华为的最后一站,这个地方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国。

美国
#

大家都知道,美国是世界上最成熟的市场,同时也是最难进入的市场。最可怕的是,如果你成功进入了他,那么你想保住自我是很难的,要么你成为他的一部分,要么被他们打跑。强大如同索尼,本来是个日本企业吧,去了美国之后,现在也变成了彻头彻尾的美国资本了。

而任正非是谁啊,他偏偏不信这个邪,老子就是要打进美国市场,精锐老子打的就是精锐。于是他开始了长线的规划。早在1993年,华为就在硅谷成立了芯片研究所。1999年,华为在达拉斯开设了研究所。2002年,华为在德克萨斯成立了子公司。同年的6月,华为产品在北美市场第一次亮相,性能与同类产品相比,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差距的,但是价格却便宜了一半。亮相之后,华为快速的打进了美国市场,销量猛增七成。

但是,就是因为华为的市场份额增加的太快,却惹恼了当时的业界大佬思科。思科一开始还在思考,华为究竟能不能作为思科的对手,但是此刻,华为已经开始和思科抢夺市场份额了,一个蛋糕就那么大,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那这是不能忍的。于是思科这边紧急也下调了价格。

就在此时,华为发了一条广告,这条广告可以说是骑着思科的脸输,这个广告上只写了一行字,这一行字是唯一的不同就是价格,而这个广告的背景上就是思科这波啊,这波属于是贴脸输出了。业内有人戏称,思科之前的宣传口号思科在你身边,世界由此改变,现在因为华为来到了美国,市场变成了华为在你身边,思科由此改变。

到这个时候,思科就彻底忍不了了,开始煽动所谓的华为威胁论,并在公司的内部成立了打击华为小组。大家觉得一个美国公司会用什么样的手段打击华为呢,投入更大的资金,去研究更物美价廉的产品吗?不可能的,美国资本从不搞这一套,美国的科技公司如果打不过你,他就去法院告你。

思科当时认为华为侵犯了知识产权,要求华为侵权赔偿,并且停止销售产品,最好能滚出美国市场。而华为在任正非的授意之下,表示可以停售一些有争议的产品,但是绝对不能承认我们侵权。然而他的好意却没有迎来回报,任正非的让步被认为是侵权的铁证,于是思科在2003年的1月24日德州联邦法院当中提起了诉讼,这次诉讼的材料就多达77页,指控华为21项罪名。

斯科的高管们以为任正非肯定会很慌,毕竟被起诉了,结果没想到任正非一点都不慌,反而幽默地对斯科说,这是你们斯科送给我们华为的一个春节礼物,然后就开始了自己的部署。首先先组建了应诉团队,你不是爱打官司吗,老子就陪你打到底。然后华为在公司内部展开了自检,检查自身到底还有没有什么把柄会被别人抓住。

第三就是舆论战。众所周知,美国是陪审团制度,舆论的走向很有可能会决定官司最终的胜负,而且舆论才是名副其实的主战场。然而华为他们一直都以低调著称吗,平时并不在意舆论的走向,所以在一开始,华为在前期非常被动,你不说话,你说可以下架,就是你心虚。在当时,甚至连华为的代理律师团队都认为华为真的有侵权行为,而且美国人一贯傲慢,根本不认为中国企业可以做出这种高科技产品。

而且此时华为是在美国打的官司,我们的祖国也无法帮助华为,所以此时此刻的华为真的是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地步。面对这样的情况,任正非首先邀请了代理律师来到华为的总部,带他们参观了中国的工厂研发基地,告诉他们华为的实力,告诉他们什么是真正的华为。律师团的成员也是在看到了这些设备之后才化解了误会,原来华为是真的没抄,并且为华为提供了意见。

此次华为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必须要打破自我封闭,更准确的说,要让别人相信其。因为打开自我封闭就容易被别人入侵,所以真正完全打开自我封闭的,那是傻子才会干的事。

此时此刻,华为前后多次参加听证会,树立企业形象,并且加大投入,舆论的天平逐渐地扳了回来,变成了一个军事。但是胜负仍然不算乐观,任正非是绝对不能容许侥幸存在的,于是他使出了杀手锏。

随后,华为宣布和仅次于思科的第二大通讯公司3Com成立合资公司,并且华为和3Com进行了深度合作。3Com的CEO甚至公开为华为背书,这个CEO对所有人说,华为的工程师是很有天赋的,他们坐在宽大的工作室里面,操纵着最新的设备和软件,他们拥有我所见过的最先进的机器人设备。反正是华为爱说什么3Com就说什么。

这个消息被思科的副总裁知道之后,气得那个人三天三夜都睡不着觉。我们正在抗华,你竟然捅我一刀。思科是万万想不到会有这种事发生的,但是事到如今,就已经没有再打下去的必要了。这场官司最终以华为停止使用有争议的路由器软件的原代码而结束。实际上,华为什么都没亏,原代码而已,双方都对外宣称是自己胜利了。

在这场商战结束之后,华为正式地在北美站稳了脚跟,没有被赶出去,也没有被肢解。谁说进入美国就一定会被美国人吞并?在此时此刻,华为屹立于美洲大地之上。

在随后,对美国的司法体系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华为又做了很多的准备。这就是我们之所以在前几年发现美国政府要搞华为的时候,华为能够应对的原因。

在美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之后,华为该做什么样的事呢?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我之前讲过的,华为在1992年的那次年会。当时华为没有钱,只能将钱优先地研究产品。而现在今时不同往日了,华为已经是一个地跨亚非欧美的跨国大公司了。

那这个时候该奖励员工了,2003年,华为动用30亿元的内部股权,再次给予了80%以上的员工股票的购买权。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早在华为的成立之初,就已经有了员工分红等福利了,而到了90年代,任正非把薪资分为了基本工资、福利待遇、加班费用、绩效奖金和岗位补助,以及公司股票等,其中基本工资、股票、绩效占到了员工收入的80%。也就是说,在这一次分配之后,华为的员工能拿到更多华为的股权,而之前没有股的,现在也能分到股。这让员工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我是为自己在工作。

任正非自然也明白,只有在待遇上让员工无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在工作上全力以赴。所以他经常为员工们涨工资,经常是给自己的员工一涨薪,就涨人家一个月的工资,或者是涨人家小半个月的工资。

听到这里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那么去华为工作能挣多少钱呢?我这里给大家举一个例子。1992年,有一个叫做李一男的高材生,从大学里毕业,听说华为骨干级工程师特别挣钱,收入能达到西方国家小康水平,于是他入职了华为。很快凭借着他的工作能力,得到了丰厚的报酬,在那里工作了几年。当他在2001年以叛徒的身份离开华为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几千万的存款。划重点在2001年有几千万的存款。

人才
#

一个企业是很需要人才的,任正非选择了最快、最便捷的招揽人才的办法,那就是给钱。从1996年开始,任正非不仅在国内的高校开始疯狂地挖掘人才,并且他也想让很多在海外归来的技术精英来到华为。所以他就直接说了一句话:你们来华为,年薪不会低于10万美元。这些海归高材生们哪里会想到,20世纪末的中国通讯业竟然能拿到如此高的薪酬。

在这样高调的高薪招聘下,任正非很顺利地招募到了不少海归人士以及高材生。他们把他们从自己学校和从国外学来的先进技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华为里。在工作上,任正非一贯是论功欣赏,研发人员和工程师们工作越出色,他们得到的钱就越多。一位专门研发芯片的工程师,因为业绩突出,刚进入华为的时候,他的年薪。而仅仅工作了不到半年,因为他个人对公司的贡献增大了,所以他的年薪就涨到了50万美元。而对于普通的员工来说,2002年华为新入职的实习生基本工资就在5,000块钱左右,同时还能拿到绩效和补贴。

在华为工作加班吗?那肯定是要加班的。我们会发现,在其他公司一说加班,很多人都不愿意加班,但是在华为,越是技术骨干,越是在拼命加班。他们是在为华为挣钱吗?不是,他们是在为他自己挣钱。

在薪酬方面,华为可以说是不少年轻人渴望进入的企业。可能有小伙伴要问我了,我拿的都是一些历史上的数据,那么现在的华为员工可以挣多少钱呢?我找不到2021年的,但是我找到了一份2018年的这个报道。

截止到2018年,华为员工持有华为股数的人数已经接近10万人了,而这10万人一共持有了华为所有股票当中的98.99%,而任正非只持有了1.01%。那么问题来了,华为的总股份有多少呢?我告诉大家,222亿股。大家可以去自行查一下,华为的市值是多少,然后除以这个数,你就知道他们每个员工手上有多少钱。

只是大部分的人,有华为股的人,都不会选择将华为的股给变现,因为这些股会随着华为这个公司越来越好不断地增值,这是固定资产。我在上一期节目当中的弹幕当中看到了有一个小伙伴说,他的叔叔就是华为的老一批员工,到现在为止房子都不知道分了几套了。

这里我们不禁要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员工,他们真的是在为任正非赚钱吗?有一说一,任正非只拿了1%,剩下的99%都是自己给自己赚钱了。华为这样的分配方式,比起那些所谓的什么88的那种什么什么创始人说年轻人都该996又不给年轻人钱的那种人,我就想问一个问题,你给我翻译翻译:“狼行千里吃肉,狗行千里吃什么?”因为华为的狼性文化非常成功,所以他们就鼓吹狼性文化,像华为这样,但是他们又不愿意把公司的股权分给员工,想让员工变成狼,又不给狼吃肉,最后就学成了狗性文化,让员工们互相抽嘴巴子。

任正非在带领着华为的狼,寻找更多的肉,而不是把一块肉扔出来让一群人去抢。一块肉让100匹狼去抢,那个不叫狼性文化,那个叫驯化,叫压榨。在经过了2003年的股权重新分配之后,华为便投入到了3G的研发当中。而我们不得不说的是,这又是一次梭哈。

任正非认为,2G时代过去了之后,下一个时代必然是3G。而所谓的3G技术,就是第三代移动通讯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输声音以及数据信息。在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谁掌握了3G的先机,谁就有可能掌握未来通信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取得优越的竞争优势。

华为南方研究院的一位员工说,华为对3G的热忱已经到了从芯片做起的程度了。每次投片啊,也就是将设计好的芯片设计图交给IC厂投产的时候,所花的这个费用都得在几百万美元以上,累计已达50亿人民币了。为了三季,任正非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是呢,花了那么多的代价却没弄出来。而最后三季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有一个很戏剧性的故事。我们之前不是说了吗,任正非从俄罗斯不是挖了一批高材生吗?这其中就有一个小伙子,当时正隶属于三季标准研发部门。十几年来默默无闻,突然有一天,任正非收到了报告。报告上写道:“您好,任总,我们已经把2G到3G的算法给突破了,俄罗斯一个科学家。”这小伙子不会谈恋爱,就是只会做数学,他到我们公司来十几年,天天在玩电脑,不知道在干啥,突然要告诉我,我们把2G到3G就算法突破,我们纠正了一下就领先全世界。无线电台女性汉语系大陆占领欧洲有很厉害对小孩子啊就挺突然的。

而这一切的功劳就归功于那个小伙子的灵光一闪。大家还记得,资本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阻碍科技的发展,这一点在通讯行业当中真的是展现的淋漓尽致。领先了多年的公司一下子被超越了。不过呢,当时未必没有欧洲公司已经突破了算法,比如爱立信。我们看他之后的表现,很明显就是这些公司已经早就突破了算法上的突破。哎,我早就弄好了,但我就是不出,我就是要拖着2G时代把2G时代用到尽头,再用3G来赚你们的钱。既然2G能躺着赚钱,他们绝不会向前走一步。这也算是一种资本的特性吧。不过,由于华为一心的研发3G,忽视了小灵通,让同城的兄弟衷心着实赚了一把。

但是即使是这样,任正非也不认输。对于他们没有吃上小灵通的红利,任正非说:“小灵通技术不是什么先进技术,并不是能连续多年持续建设的那种技术,他的火爆是政策造成的。我们没有建设小灵通,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错误,我们过几年再来总结。”

3G
#

时间一转,来到了2005年。国内三汽产业的环境已经形成了系统解决方案日渐成熟。华为呼吁信息产业部借此机会启动3G。信息产业部高级顾问许土木认为,随着3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熟和商用,信息产业部将根据中国电信业务市场的需要来发放3G经营许可证。

时间来到2008年,中国电信发布移动业务品牌“天翼”,天翼3G登上历史舞台。随后部分省市3G投入商用,再往后全面转型为全业务经营商。在12月31日,国务院常务委员会议上通过了决议,同意了3G牌照的发放工作。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3G时代。

iphone 4 出现
#

在诺基亚的时代,手机的标准应该是结实和耐用,甚至可以用来开核桃。而在当时,诺基亚的功能机有那么几种类型:直板手机、翻盖手机、滑盖手机以及全键盘手机。所有人都以为未来一定会是诺基亚的天下,直到有一个年轻的团队将诺基亚挑落下马。而这个年轻的团队,他的名字叫做苹果,带领着这个团队的人叫做乔布斯。

在2010年,乔布斯带着iPhone 4震撼了全世界,他重新定义了什么叫做手机。用近乎完美的设计,把手机从一个工业实用品变成了一件艺术奢侈品。全触摸屏的设计、简洁的系统、美观的UI和图标都在不断地挑战着人们的神经。于是渐渐地,大家开始将苹果手机和像苹果手机的手机称为智能机,而不像苹果手机的手机呢,我们将它称之为功能机。

苹果如此完美的设计,加上APP store里面数以万计的APP,iPhone 4风靡全世界。世界各地的苹果专卖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数以万计的人来到这里,他们只为了购买自己心目中那个仿佛从未来来的产品。随着iPad和iPhone的连续推进,诺基亚的手机帝国轰然倒塌了。渐渐地,人们开始把苹果店称之为教堂,把乔布斯尊为布道者,甚至有更过分的人将他称之为手机行业的上帝。

面对着这样的局面,无数的手机从业者们都对乔布斯这个人感到害怕。但是坐在华为办公楼的办公室里面的任正非,却看到了希望,因为他明白,未来一定是全面屏智能机的天下,而在这样的大趋势之下,华为要出手了。

其实说到做手机,任正非一开始是拒绝的,因为早在90年代的时候,华为就尝试过做过电话,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还不太成熟,坑了不少的客户。正因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所以说到了3G时代的华为,最多也就是偷偷摸摸的帮别人代工做手机。华为是从来也没有正大光明的做过手机,毕竟我们在上一期节目中说到了,任正非和他的华为在全国各地的通信业都做得丰盛,通信业这么赚钱的情况下,谁会去做手机呢?

但是现在情况变了,因为华为已经将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通信业能打入进去的都已经打入进去了,就相当于种子已经种进去了,接下来就等着收获了。等着收获可以,但是像华为这样的一个大企业不能一直等着收获吧。因此华为要开发新的业务,就在这个时候,华为内部一个叫做张立华的人向任正非提议:既然我们都是做通信业起家的,而且我们也做过手机,那我们为什么不把我们已经放弃了的手机行业重新捡起来再继续做呢?

任正非听完之后觉得很有道理。从前华为做手机失败主要是因为那个时候华为的体量还太小了,没有那么多钱去搞代工厂,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去管手机上的业务,毕竟通信业都做不过来。而现在华为闲下来了,正好是进军手机市场的好时机。

当然华为想要做手机行业也不仅仅是因为张立华的一份建议,更重要的是,华为在刚刚开发3G的时候就发现3G系统根本就没有可以配套的。任正非是一个充满自信的人,他并不认为华为的3G系统有问题。如果说系统没有问题,那就只有一个情况了,那就是手机有问题。他坚信自己走在时代的前端,如果没有适配的手机,那就自己来做。

幸运的任正非全力一搏,终于为他换来了一个还不错的结果。在终端公司成立之后的第二年,华为就在戛纳的国际移动大会上秀出了自己的首款3G手机。所以,华为的3G手机其实出道的非常早。但是,华为的3G手机一般都是卖给手机厂商的客户,卖给这些客户的产品不会打华为自己的标志,而是打上那些厂商们的标志。当时,华为大多做的都是欧洲和中国运营商的定制版,很多上面都没有华为标志,所以很多小伙伴们都不知道其实华为做手机做得很早,而且华为手机的销量一直都很好,至少可以说是做出了风采,做出了成绩。但是这样的好景却不长,直到那一年,乔布斯带着他的苹果手机杀入了手机市场。乔布斯的到来彻底打乱了整个行业的市场,因为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是什么,将原本不会那么快到来的互联网时代快速推到了人们的面前。

十年间,iPhone系列总共卖出了12亿部。在乔布斯的推动下,智能手机消灭功能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而在国内,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虽然都还抱着运营商定制机的大腿,抢占着本身就已经很落后的非智能机市场,但是这样却有着一个巨大的壁。那就是,运营商虽然采购的数量很多,但是运营商他们压价压得很厉害。这就导致压价下做出的定制机,质量和功能都是非常非常落后的,消费者的不满就落在了手机厂商的身上。当时的中国消费者普遍都认为,中国的手机是远远不如外国的手机的。其实我们不是做不出来,而是那个时候,我们没有人去做这件事情。

但是对于这些企业们来说,只要有钱赚,做高端机也是做,做低端机也是做,根本就没什么区别。那是谁首先打破了这个诡异的平衡呢?这就要说到2008年,任正非起了念头,打算卖掉华为手机公司49%的股份。然后,华为的启发部就找到了全球很多的基金来谈判,想要卖掉这些股份。结果没想到9月14号,美国的雷曼兄弟破产了,美国的次贷危机开始了,买方的出价一下子就降了很多,就是本来他可能要两个亿才能买这49%的股份,现在美国次贷危机开始了,他可能5000万都拿不出来。这样的价格,看的任正非那是怒从心中起,恶向胆边生。这么便宜的价格你咋不去抢呢?

于是任正非一气之下,他就不卖了,司不卖了,就有一个非常诡异的局面摆在任正非面前,那就是要么继续做手机,但是如果一直做低端机的话,那基本上是赚不了什么钱,但是如果要做高端机的话,就要投入很多的研发费用。当时,任正非身边有很多的人都劝任正非,根本没有必要做那么好的手机,因为中国的消费能力实在不如美国。但是经历了公司卖不出去的任正非,他又想明白了,他告诉其他人说,中国总有一天是会强大起来的,中国的经济总有一天是会站起来的,我们可以提前为了那个时代去做布局。于是任正非就秉承着既然我们能把手机做出来,那我们就一定能把手机做好这样的概念,开始对华为手机投入大量的资金去研发功能,研发硬件。

就在任正非决定跟着时代的潮流向前走的时候,有人却因为固步自封而导致自己破产了。曾经世界第一的手机企业诺基亚,在这个时候宣布破产了。

诺基亚的前CEO奥利拉说:“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输了。”这就好像是柯达在破产之前,他们生产的胶卷依旧是质量最好的一样。失败者并没有做错什么,只是他们被时代给抛弃了。如果不想被时代抛弃,就得向前走。任正非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很多人却不明白。任正非的军人性格在这个时候又显现出来了。任正非就是很倔强,他无论做什么生意都是想要做成世界一流的,就像是乔布斯一样。乔布斯说的那句话大家都知道,只有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世界的人,才能改变世界。为了不被时代淘汰,任正非马上带着徐直军、郭平等一众高管跑到华为终端业务部找人,开了一个座谈会,决定放弃幕后工作,不再跟随运营商做定制手机,而是坚定地走向开放市场,建立自己的品牌。而这场会议后来又被大家戏称为“华为终端的遵义会议”。

这次会议确定了华为之后要发展的方向。但是我们要说,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也会发展。不只有任正非一个人明白了这个道理。就在华为决定自己要转型的同时,三星、小米、甚至是曾经的对手中兴,都选择了跟随苹果的道路去做智能手机。2011年,华为的手机正式进入手机市场,但是这个时候,我们之前提到的那几家公司已经霸占了国内的江山。想要在这片土地上挖出一个萝卜坑,华为就必须挤掉这些品牌的范围和市场。要做这样的事情,就只有几个选择,要么靠手机的硬实力,要么就是靠品牌的软输出,但是这些能力,华为这个时候是暂且都没有的,因为华为是做通信业的,而在那个年代,知道通信业的人就很少。很多人是用着华为的交换机,但不知道华为这个品牌。

时间来到2012年,华为的第一款手机投入市场。尽管华为的终端公司的负责人余承东表示,他们已经把能用的所有的最领先、最紧凑最激进的方案都给用上了,但是这一款华为手机在全球的销量只有50万台,和同行相比简直是不值一提。华为这个老牌通信业公司就这样跌跌撞撞地闯入了智能手机的领域,就像是交学费的小孩一样,把领域中所有能踩坑的地方全部踩了一遍。就连最新系列的第一款手机,任正非自己在试用的时候,竟然都死机了。气得任正非直接把余承东叫来,劈头盖脸地大骂了一顿。华为手机的质量不行,谁最高兴呢?媒体最高兴。在当时的报纸或者是为数不多的网络媒体上,天花乱坠都是这样的新闻:试图挤入手机市场的华为自不量力,国产手机质量堪忧,智能手机市场从不给新人留机会。这样的言论不绝于耳。

面对这样的指责,余承东他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责任。当时不仅是社会上,甚至连华为公司内部有很多人要求余承东下台。但是在一片反对的浪潮声中,只有一个人竭尽全力地保下了余承东,而那个人就是任正非。

我们要知道,任正非是一个对自己和他人都过分严格的人,但是他对失败的余承东却显得格外宽容。也许任正非心里清楚,华为暂时还是智能手机的门外汉。这次失败的责任不仅仅是因为人的问题,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确不了解。不过,正是因为有了任正非的力保成功,他后面才有真正可以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

高端机
#

华为在经过失败之后,真真切切地开始进行自我突破,动用了一切力量,想要做出一款良好的产品。任正非当时想的是要做出市场当中最好的产品,但是大家都明白,人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步子迈大了容易扯着蛋。本来任正非对下面下达的命令是要做一款市场上最好的手机,到了余承东这里,余承东经过自己的思考,把这个目标给削去了一半,变成了做一款市场认可的产品,并且将这个目标传达给了员工。这无疑是一次大好,因为这相当于是对自己的领导阳奉阴违了,但是只要能做出好产品,一切都是值得的。

紧接着第二年,华为Mate 7上市了,定价标配版2,999元,高配版3,699元。这个手机一经发售,就让很多人非常的惊讶。当时国产手机的定价就没有把价格定到这么高的。你华为一个国产手机,哪来的勇气卖3,000多块?我买一个上一代的苹果,难道不比你这个好吗?很多人都抱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真正当华为的手机亮相市场之后,很多的消费者都动心了,因为这个手机搭载的芯片是中国第一次自主研发生产的,名为麒麟的芯片,并且在处理器方面,这款手机是真正的做到了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此外,华为这款手机还采用了一种叫做窄边框点胶技术,把屏幕的黑边缩小到了最小,拥有了业界最大的宽屏比。最亮眼的功能就是背部的指纹,1秒解锁,那可以说是轰动性的首创。之前乔布斯做出了滑动解锁,而现在华为做出了背面指纹解锁。之前有好几家公司都一直想把这个指纹解锁,但是最终这些公司都因为自己的资金投入不足或者是员工能力不足都没能成功地实现这个功能。但是华为实现,最终Mate 7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全国销售700万部,成为了当年的爆款。很多人他们总是说,华为捆绑了爱国的情怀,才有了如此高的销售量和市场占比度。

但是实际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如果仔细的看一看,这些年的手机市场,我们就能很明显的发现,在华为崛起的过程当中,有另外一个品牌正在因为它们的质量问题一步一步退出市场。而这个品牌就是三星。这几年三星手机在中国的销量可以说是断崖式的下跌。2018年第二季度,三星手机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只有0.8%。要知道五年前的三星手机在中国的手机市场当中占有率还能达到惊人的20%。仅仅过了5年就混成这个样子了啊,几天不见这么拉了。

在拉跨这件事上啊,三星绝对没有只拉一点点,那是直接拉在了自己的库里。三星手机退出中国市场除了受苹果和华为、小米的市场挤压之外,更重要的是傲慢自大,不尊重中国消费者。三星note 7在美国爆炸的新闻传到韩国之后,三星在美国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三家主流媒体上都投放了他们的全版广告向美国消费者公开致歉,并且迅速召回了全球200万部手机,所涉国家包括美国、韩国、澳大利亚等等,但是唯独就是不包括中国。那当真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这下不仅三星手机炸了,连消费者的情绪也炸了。

同样是智能手机,一个是傲慢令人生厌的三星,另外一个是质量和设计都不逊于三星的华为。市场已经向我们所有人证明了大家更愿意买哪个。华为的市场份额可以说是从三星手上抢过来的市场份额。所以在前面这么大一段,我才会给大家科普一下三星到底是怎么死的。

销量上被华为彻底甩开的三星,随后就起诉了华为。三星给出的理由是华为用了三星的专利,但是呢这一次起诉却失败了。三星手机在专利权上的诉讼不止一次,但是最终呢都被华为给化解了。多次败在华为手中,三星就靠着这样者仍厌烦的操作一步一步把自己的市场全都作没了,而他作没的市场全都归到了华为的包包里面。

但是这个时候华为还不值得高兴,因为在海的另一边是敌人。苹果手机在乔布斯去世之后仿佛失去了灵魂一样,创新方面已经远远不如从前。在2015年以后,华为和苹果公司就开始了业务层面的深度合作,也就是说,两个公司进行了一波专利的互换。华为向苹果公司发放的专利总共是769件,同时也得到了苹果公司98件专利的许可项目。苹果公司在随后的发展当中对华为的专利依赖程度越来越深,这也让华为可以从苹果那里每年拿到1亿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并且这一个举动让华为在美国市场的地位空前的提高了。

很多美国人都开始使用华为的手机了,但是他们却是通过像伊贝雅之类的就是从海外买过来的。既然华为在美国的市场地位提高了,那么自然就可以进军美国市场。随后华为就开始进军美国市场售卖自己的产品。从进军美国市场到2015年的年末,华为在美国授权的专利已经超过了5,000件。华为在美国的生意越做越大,可以说是做得风生水起。当时就开始有一些言论说华为想要打败苹果。毕竟在专利攻势下整个苹果公司已经快被华为渗透烂了。但是任正非却反驳这个观点,他从来不去宣称自己要打败谁谁谁。在一次受采访的过程中,任正非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任正非说为什么我们要推翻他们呢?我们能称霸这个世界吗?想要称霸世界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成吉思汗,另外一个是希特勒,他们都死死无葬身之地。这也是任正非一个非常可贵的品质,超越他人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败他人,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华为从不会做手机到走到业界的巅峰,他们的进步与发展只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但是华为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是用自己自身能拿得出手的实力一点一点挤进市场的。而现在华为终于走到了市场的中央。随着华为手机的崛起,一些媒体和自媒体他们也坐不住了,开始对华为进行过度的追捧。比如说啊,华为公司3年干掉苹果,5年干掉三星啊,什么举国沸腾,华为碾压高通,击溃欧美这样的新闻标题满天飞,严重影响了华为的形象。这也让任正非开始讨厌并且远离媒体,为了不让外界的杂音影响到华为的内部,也为了打消外界对华为狼性文化的反感,任正非在公司内部做了规定,他严令禁止大家说什么灭了三星,灭了苹果之类的话,无论是在公开场合还是私下场合一次都不能讲谁,要是讲了就罚100。

4G 时代
#

时至今日啊,华为一路坎坷和发展,终于走到了现在,能代表中国品牌的这样一个地步了。正如任正非是从淤里面爬出来的人一样,华为也从逆境走向了高台。如果真的是固步自封的话,任正非绝不可能走到今天这一步。

既然我们把四G时代已经讲完了,接下来我们就要讲一讲5G时代了。在10年前,一个土耳其教授发表了一篇数学论文。在两个月之后,华为工程师就跟进了。从这篇论文当中,提取出了一个关键的概念,并且将这个定成了5G的标准。而这个从论文当中提取出来的东西叫做波尔极化码。这个所谓的Polar极化码其实是一种5G数据传输的一种新型的编程方式。

华为以这个论文为中兴,研究了很多的专利,一步一步的开始将这个东西拆开研究。十年的时间当中,华为让几千个工程师、全世界的几万专家科学家夜以继日的研究这个技术。虽然在2018年,Polar码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东西,但是它确实是人类目前已知的一种已经被证明能够达到极限的信道编码方式。

我们今天知道,5G技术是被成功的开发出来了,但是早在十年前,谁也不敢说这个form码就一定能够研究出更好的通信方式。但是任正非他就是有这个胆子,他觉得5G一定会是未来。所以根据任正非自己所说的,华为将全世界26个研发中心、在职的数学家700多人、物理学家800多人、化学家120多人全部投入到了这个项目当中。

华为当时还有一个战略研究院,这个研究院具体干什么事呢?就是拿着钱,找全世界著名大学的著名教授,塞钱给他们,让他们帮我们解决问题。用任正非自己的话说,就是那段时间华为撒钱如撒胡椒面。对于这些钱,任正非从来没有想过能回本这种说法,因为这种东西相当于是一次豪赌,赌赌赢了赚钱,赌输了倾家荡产,但任正非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胜利,并且任正非对于这些科学家真的是非常的尊敬的,给足了人家面子。

比如当时,任正非就曾经去日本找过一位大学教授,经过一番交涉之后,这个大学教授和他的4个博士生全都来到了华为上班工作,上班的地点就在华为的办公室。而且华为向这个博士许诺,他可以再招4个博士生,等同于是8个博士帮这个教授做研究,而研究出来的研究结果全部都归这个大学教授。华为出钱给你做那些惊为天人的研究,研究成果全归你自己,不属于华为,华为仅仅是需要这个东西的商用资格。

大家想想是不是把面子给足了,就像是《天下无贼》那部电影里面葛优的那句台词一样,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的任正非,在对待人才方面可以说是投入一切,不求回报。

人们常说,三流的企业卖产品,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一流的企业卖标准。谁制定了标准,谁就掌控了话语权,等同于是站在行业的最顶部。而华为提出的这个Polar极化码,其中的基本专利数量就占到了全世界的27%左右,排在第一位。也就是说,华为这一波十年研究,直接就掌握了5G的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突破,是中国通信史上第一次达到这样的高度。

5G技术
#

但是还没有等华为施展拳脚,他就受到了很大的阻碍。似乎在任正非的人生道路上,每当他以为自己可以顺利的走完前路的时候,总会有巨大的困难会找上。当华为的5G技术正在风光无限的继续发展的时候,美国的某位董帝突然以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为由开始全面的抵制华为,并且表示不会采用华为的5G技术和设备,还明令禁止美国本土的企业和华为合作。韩国、日本、印度这些国家纷纷追随美国老大哥的脚步,接二连三的举起抵制大旗。这让华为感到猝不及防,因为这个时候,华为的5G技术还没有成熟,连华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5G有没有问题的时候,美国他就知道了,这完全是不合理的嘛。美国人或者是欧洲人为全世界制定标准可以,中国人为全世界制定标准不行。谁给我翻译翻译,这是他什么操作。

这些国家抵制5G的原因真的是因为信息安全吗?当然不是的,那是因为5G技术领先的不是他们国家,不能打败那就抵是老套路了,不足为奇啊。这一套大清当年也用过。但是对于华为来说,他一直以来都是打算以欧美的部分国家为重要的战略核心的。这一张牌一打下来,直接就卡住了华为的脖子。美国总统下令抵制中国的一个民营品牌,听着的确是有点可笑,但是这也让我们看清了华为和任正非的实力。以一个品牌的实力让美国人急得抓耳挠腮,还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当一个品牌走到如此的高度,输赢还重要吗?

虽然华为屡次遭拒,但是他们也没有气馁。在经历了四处碰壁之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同意与华为达成合作的意大利。我们不得不说啊,意大利这个国家真的很神奇,他们在历史上每一次战队永远都是战队了的,这就很离谱。好的我们不开玩笑啊,我们回到这个话题,这应该也算是华为拿下的首个5G。而这一次意大利选择与华为合作,无疑是为华为提供了一次证明自己实力的机会。对于屡次遭受挫折的华为来说,反复横跳的意大利,这一次算是花钱来跟自己雪中送炭了。

2018年华为的寒冬还没有结束。自从华为5G被打压以来,华为在5G市场上的发展就变得异常低,低不仅不公布自己的5G订单数据,还低调的与运营商进行合作,这也让网上出现了很多批评的声音,说华为的5G就是一场空谈。不信你们看,现在的华为5G真的有在发展。截止到2020年,我们用数据来回答大家这个问题啊。当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被排除在外之后的这两年当中,华为却获得了印度、尼西亚、突尼斯、马尔代夫等国家的5G大订单。目前为止,华为对外公布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获得了91份5G商用合同订单。兄弟们,全球一共才197个国家,这里就有96份商用订单了,谁才是5G时代的新霸主就不用我跟大家多说了吧,大家懂的,都懂啊。

也许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华为是我们可选可不选的智能手机品牌,然而在科技层面上来说,华为的确确是中国品牌当中的巨人。然而如今只是过了短短的两年,华为再次将惊喜送到了我们的面前。我给大家翻译翻译,什么叫做惊喜啊?2021年6月2号,鸿蒙操作系统发布会正式开幕了,这一次我们赶上了华为跨时代的进步和突破。我们中国终于有了自己的手机系统,而鸿蒙系统是为了应对美国的封杀才这么做的吗?这一切要从任正非最早进军手机行业开始说起。那个时候,目光一向敏锐的任正非发现了一个事情,那也就是啊,这个手机最核心的硬件芯片几乎都被国外企业给垄断了。想要做我们中国的手机也得从外国买芯,就像几十年前任正非发誓一定要做中国优质的交换机一样。在这一次,任正非同样想做中国自己的芯片,于是这一次一款叫做麒麟的高端芯片出现了,从无到有这中间经历的是华为数以亿计的投资以及众多的研发人员日以继日的工作。

当然,我相信很多小伙伴们其实不明白啊,这个麒麟芯片和之前已经推出的骁龙芯片有什么区别。我们当然不用了解其中的复杂技术,我们只要知道骁龙是美国高通的产品,而麒麟是我们华为的芯片,一定要比骁龙好吗?这是不一定的,就像我们的鸿蒙系统一样,鸿蒙系统一定比iOS和安卓系统好吗?也说不一定。我们目前看来,鸿蒙系统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但是鸿蒙存在的意义,那就是我们国家终于有了属于我们的系统。在这之后,我们可能会有其他的企业推出其他的系统。鸿蒙诞生的意义是证明我们中国有这个能力,仅此而已。并且啊,这个华为的鸿蒙系统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我们举个例子,苹果系的商品无论是手机还是手表以及电脑全部采用同样的系统,自己的产品互动性做的非常的好。对比来看,安卓系统除了系统的碎片化以外,不同厂商还有自己的规则,加上杂七杂八的第三方APP导致安卓的互通性很差,互通之间想要达到完美的契合程度就需要比苹果付出更多的人力和时间。鸿蒙系统真的是单纯的要把自己区别于安卓和iOS系统吗?任正非的野心就是这样吗?鸿蒙系统要做的必不可能仅此而已。

问大家一个问题,假如,你要给自己家的冰箱安一个安卓系统,是不是听上去不太可能?毕竟冰箱又不是手机,它能做到调节温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但是现在更高级点,冰箱能连蓝牙了,对吧?手机也能控制冰箱,那干嘛要装安卓系统呢?难道有人抱着冰箱下载b站刷视频吗?

对的,你猜对了,真就是抱着冰箱刷b站。鸿蒙系统的内核就在于实现这件事儿,也就是所谓的物联网鸿蒙OS。

在构架设计的那一天,就将系统拆成了很小的颗粒度,甚至可以根据软件进行拼装,甚至可以达到KB的级别。也就是说,一个门锁微波炉都能用鸿蒙系统。

鸿蒙不像是iOS或者是安卓那样,像是一道成品的菜端到你面前,而是更像一套乐高积木。它可以拆成无数的碎片,想怎样去组合全靠你自己。

未来我们的物联网系统不再需要去下载各种各样的APP,而是只需要用统一的鸿蒙系统就可以了。我们可以轻易的做到对每一个装了鸿蒙系统的小产品的控制。这就是鸿蒙系统真正想要做的。

而任正非驱动着华为做这一切,都是为了迎接一个万物联网的时代。一个古稀之年的老人,他不仅没有落后于时代,反而还要带领着他的企业去迎接更崭新科技潮流。

在那个时代到来的时候,我们必不可能忘记华为这个工程,还有任正非这位老人。华为走过的是一条充满争议的道路。如今的鸿蒙系统仍然在无数人的口诛笔伐当中挣扎。

我们回望华为发展的这一路,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一个企业的崛起和中国科技力量的日新月异,我们同时也可以逐渐的看出未来即将到来一个科技的新时代。